首页 >VC/PE > 正文

解读一家拟进入创新层企业的财务之谜:年营收4.5亿拟向36人

2016-05-31 09:37:45  
 

  

近日,中航富士达(NEEQ:835640)发布了“第二次股票发行方案”,预计拟向不超过36人募资约300万元,资金用途为“补充流动资金,购买电缆、铜材等原材料以及支付供应商的零件加工费等”。

这看起来很平常,富士达有的人也许还不熟悉,但是说起它的头号客户,我们都知道——华为技术有限公司。实际上,富士达是一家通信设备生产企业,2015年营收4.5亿元,净利润为近4千万元。

富士达看起来并不缺钱,为什么要拟向36人发行股票筹300万元买原料呢?

这次股票发行似乎并非意在融资,这背后有什么隐情呢?

募集流动资金,还是员工激励?

实际上,在富士达5月25日发布的“第二次股票发行方案”中,关于发行目的,上面写的是“为激励公司核心员工”。查看富士达在3月30日发布的“第一次股票发行方案”,就会发现“目的”非常相似——“为激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、核心员工”,而“用途”,则和上述的第二次股票发行一模一样,为了补充流动资金买原料等。

富士达是今年2月挂牌新三板的,挂牌还不到四个月的时间,就进行了两次股票发行,而且都是面向内部员工的“激励”!这么频繁激励和关爱员工的企业,现在真的不多见了。基于富士达在2015年年报中所说的,“公司核心技术均为公司自主研发的成果”,既然人才是其核心竞争力,用股权激励留住优秀人才确实很合理。

只是,真的就是这样而已吗?在富士达第一次股票发行中,面向的对象不超过60人(其中在册股东不超过25人),募集资金为不超过1200万元。两次股票发行预期募资共约1500万元,约占富士达2015年的净利润的37.5%!这么合起来看,在员工激励的背后,似乎又隐藏着流动资金紧缺的问题。

富士达在其2015年年报中坦承:“2015年对公司来说是困难的一年,竞争的加剧、成本的上升、民用通信市场下滑等,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。”有多困难?看下表就清楚了,2015年富士达营收为4.513亿元,相比2014年增长了0.05%,几乎是“原地踏步”。然而,净利润的下降倒是非常明显,2014年富士达的净利润为5944万元,2015年为3996万元,下降了32.76%!

解读一家拟进入创新层企业的财务之谜:年营收4.5亿拟向36人发行股票筹300万买原料?

(单位:元)

另一方面,富士达财务上还有高资产负债率和高应收账款率的特点。富士达2015年资产负债率41.30%,至于应收账款,正如富士达在2015年年报中所说的:“2015年12月31日,公司应收账款净18,802.33万元,占当期末总资产的43.39%,占流动资54.95%,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1.66%。虽然公司应收账款账龄结构良好,其中账龄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95.75%,且主要客户均具有良好的信用和较强的实力,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。”其中华为欠款额为5825万元,占对其年度销售额的34.09%,占其年度应收账款净额的29.16%。当然,“华为公司信用度高,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相对较低。”

正如富士达所说,他们不需要太担心坏账的问题。但是,另一个问题却不得不引起注意:流动资金!利润大幅下降,同时高负债率和高应收账款比例,意味着什么呢?资金的周转速度很慢,流动资金紧缺。

为了补充流动资金,富士达在2015年向银行分别进行了三次的流动贷款,合计1500万元。是的,很巧合,和上面发行股票预期融资总额一样,都是1500万元!而且其中1000万元是今年6、7月到期!

解读一家拟进入创新层企业的财务之谜:年营收4.5亿拟向36人发行股票筹300万买原料?

由此看来,似乎富士达的流动资金问题比员工激励更急迫些。至于为什么是买原料?这个可不是随便提出来的理由,因为2015年富士达“主要产品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为77.51%”!

当然,既补充了流动资金,又激励留住了人才,能一举两得是更好。只是,到这里,问题仍未结束!如果从融资的角度看,还有个问题没有解决:富士达为什么没有对外发行股票?为什么两次都是对内发行?对内发行股票,会受到员工薪酬储蓄水平的限制,所能募集到的金额必然比对外发行融资要小很多。为什么股票发行目标没有集中在机构投资者而是个人投资者上面?

更远大的目标:闯关创新层?

也许富士达在2015年年报所透露的一个目标,可以给我们答案——其“2016年公司经营计划及重要举措第9条”是这么写的:有效借助“新三板”投融资平台,提升市值影响力,争取进入创新层,加快企业发展步伐。

可见,早在2015年,在富士达挂牌新三板之前就已经瞄准了上“创新层”这一目标,并公之于众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项内容在年报中,是“自愿披露”的。对比一下早前在2015年公布的分层标准草稿和富士达的财务数据,就能发现这自信的来源。

解读一家拟进入创新层企业的财务之谜:年营收4.5亿拟向36人发行股票筹300万买原料?

解读一家拟进入创新层企业的财务之谜:年营收4.5亿拟向36人发行股票筹300万买原料?

根据上述两个表格的对比,我们可以发现,富士达营收复合增长率达不到标准二;由于富士达的股票转让方式为协议转让而不是做市,标准三也无缘;至于标准一,富士达近两年连续盈利并净利润高于2000万元(即便2015年下降了接近三分之一还是这个标准的两倍),而且,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一直高于10%。剩下的唯一差距就是“最近3个月日均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”!

因此,2016年挂牌新三板之后尽快扩大股东人数,就成了富士达赢得进入“创新层”入场券的关键了。

至此,我们发现,富士达此举(连续两轮的员工股权激励),既能为进入创新层增加筹码,又能留住和激励核心人才,还能为生产所需购买的原料补充流动资金,一举三得!确实精妙!

然而要完成这个任务,时间上倒是有点压力。因为,根据富士达在其股转说明书所公布的数据,富士达挂牌新三板时股东只有42个。经过今年3月底第一轮的股票发行,富士达新增35个股东,股东总数达到77个。即便富士达按照紧接着的5月底第二轮的股票发行计划,再增加35个股东,也就是112个。还是只完成了目标数量的一半!

而这时候,已经临近分层方案最终落地并且实施了。2016年冲刺创新层似乎有点来不及了。因此,智库君想起了富士达在2015年年报中对于那项“自愿披露”的创新层闯关计划的补充说明:“该披露计划并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,敬请广大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

意识,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。”如今回看,耐人寻味。

富士达是在今年5月25日,发布了“第二次股票发行方案”的,紧接着,两天后(5月27日),股转系统的最终分层方案就落地了!

有意思的是,根据确定版的分层标准,标准一中,“最近3个月日均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”这条要求被删去了!又另外增加了共同标准:“最近12个月完成过股票发行融资(包括申请挂牌同时发行股票),且融资额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;或者最近60个可转让日实际成交天数占比不低于50%。”而富士达在3、4月份第一轮股票发行融资募集到的实际金额为1069.08万元!这一切,此时却又显得如此恰好!原以为来不及够不着的创新层入场券,对于富士达来说,此时却又像是近在咫尺了!